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4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汇编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总结提炼各地(市)强国建设经验做法,扩大典型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现公布西藏自治区2024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
一、拉萨首次开设“藏汉双语”知识产权课堂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拉萨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产业强市”“全域旅游”等中心任务,结合局机关“护航”党建品牌,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打造非遗商标品牌,保护非遗文化,全力助推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活动针对部分非遗传承人汉语言水平较低的问题和保护非遗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的短板,联合拉萨市文化局非遗中心,开设了“藏汉双语”知识产权课堂,邀请本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知识产权工作服务志愿者),通过“藏汉双语”,将商标、版权和地理标志知识向80多名非遗管理干部及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授课,进一步提高了大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品牌打造传承的能力。活动中,将知识产权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及发布广告行为方面的知识,通过藏语进行了科普,发放了“知识产权、广告及拉萨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使用”等宣传册200余份,现场解答业务咨询40余条,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活动全程由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监督。
二、“金融保险”保护拉萨区域特色品牌“扬帆远航”
近年来,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保护意识的提高,金融服务保护知识产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知识产权助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拉萨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为企业和金融部门之间搭桥牵线,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让更多知识产权保险项目落地拉萨,分散企业侵权维权成本,激发创新活力,有效提升企业防范化解知识产权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近日,当雄净土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西藏纳木措实业有限公司和西藏尚厨炊具有限公司分别与人保财险西藏分公司和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签订了全区首批“海外知识产权保险、地理标志商标保险以及专利组合保险”,为企业知识产权“侵权易、维权难、成本高”等困难提供保障。其中,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75万元;地理标志侵权责任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00万元和专利侵权责任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2.5万元。
三、拉萨市自主研发的第一个青稞优良新品种科研工作突破“两缺”问题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主要领导“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工作要求,着力攻克我市自主研发的第一个青稞优良新品种苏拉青2号高效扩繁与示范推广中“两缺”问题,即种植操作规程缺乏、最佳栽培技术指标缺乏的问题,市科技局立项支持开展苏拉青2号高效栽培技术与集成研究,打造产业发展的源动力。经过24个月的科研攻关,课题组构建了高效栽培技术规程1套,建立示范基地3个,建立原种扩繁体系田和扩繁田4200亩,亩均增产65.73公斤,发表论文2篇、成功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种植技术标准方面,建立了苏拉青2号高效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和高效种植技术应用与示范推广体系。形成种衣剂使用技术要点、播期密度和肥料运筹技术要点、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要点、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要点4个地方标准。举办苏拉青2号科技专项技术培训12期,参训人数1500余人,示范带动农户50余户,培养种植能手及科技特派员30余名。
四、拉萨市牦牛选育与高效扩繁科研工作突破“两低两高两长”技术问题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主要领导“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高原特色农牧业核心种源、高效种养殖技术卡点”工作要求,着力解决当地牦牛“两低两高两长”问题,即牦牛品种性能低、群体繁殖率低、冬季掉膘率高、死亡率高、出栏周期长、繁育周期长等方面的技术瓶颈问题,市科技局立项支持林周县畜牧兽医站开展牦牛选育与高效扩繁技术研究,着力形成农牧业生产新质生产力。项目期间,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2篇,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8项。养殖技术标准方面,形成犊牦牛早期断奶技术、牦牛短期育肥技术要点、牦牛高效养殖技术要点3个地方标准。课题组还开展了牦牛饲草供给种植技术研究。农牧民培训方面,带动就业大学生3名、当地牧民22人、培养基层科技人员6名,围绕犊牦牛早期断奶、短期育肥、疫病防控技术培训10期,培训农牧民1048人次。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通过项目实施,年新增犊牛1362头,比项目实施前提高了19.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40.5万元。项目主要科研成果:一是开展帕林牦牛品种选育技术研究,犊牛生长性能明显提升。二是开展牦牛高效扩繁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犊牛早期培育模式1套。三是开展牦牛短期育肥技术研究,提出了冷暖季生长期和育肥期能量和蛋白需要参数。
五、拉萨市科技项目突破设施农业土壤低肥力和盐渍化退化难题
曲水县净植茂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效攻克了设施农业土壤低肥力和盐渍化退化难题,“设施土壤生态利用技术模式研究与应用”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为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项目实施期间,团队共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篇,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2项、建立企业标准3项,2株功能菌株获保藏证书。同时,项目还引进了一支科研队伍,为西藏设施农业科研的深入开展和成果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
项目在充分调研西藏设施生产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有机肥施用不合量、秸秆利用率极低、新型肥料使用有待提升等问题,围绕基肥和追肥两个关键管理环节,以降低化学品使用为核心,以菌剂利用、秸秆利用和新型肥料应用为创新点,积极探索并建立了设施土壤的生态利用技术模式。针对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壤盐渍化退化问题,项目团队通过减量施肥配施腐植酸和微生物菌剂,以及农用植物酵素的替代作用,成功实现了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针对低肥力土壤,项目团队深入研究了不同用量有机肥、菌剂对土壤渗出液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土壤培肥技术。基于这些研究成果,项目组制定了设施土壤有机培肥技术规程,为设施土壤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环泊酚注射液(思舒宁®)的研发及产业化
环泊酚注射液(思舒宁®)是山南市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首个自主化合物创新的1.1类静脉麻醉药物。环泊酚注射液已申请授权取得了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项发明专利。环泊酚于2020年底在中国获批上市后,已正式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1版、2023版)》,在国内约2400家医院临床应用,获得国内临床的高度认可,2023年销售收入约10亿元,市场份额已经攀升到同类市场的前3位。同时,环泊酚注射液在美国经FDA(即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豁免I、II期临床,直接开展III期临床研究,目前已完成麻醉诱导适应症的III期临床研究并达到主要终点,有望未来2年在美国获批上市。海思科以小分子化学新药化合物、制剂等核心专利高质量创造、高效益临床应用运用、高标准保护为目标,致力成为小分子化学新药高价值专利创造和新药技术研发孵化基地。海思科公司通过专利导航、挖掘、布局等手段,培育了一批发展前景良好、引领产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小分子化学新药化合物、制剂等核心专利和基本专利,实现新药研发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海思科公司按照专利布局进行针对性的新药研发,定期对研发过程中新增的专利申请进行分析评判,依据评判结果及时调整研发策略、优化研发路径,力争在创新药物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
七、藏药护肤品系列产品的专利转化及产业化
西藏山南德诺农林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藏药材生产加工为主的企业。该公司不断增加研发支出,重视研发。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申请专利15件,并在专利产业化上取得了重大成就。2023年公司总产值近580万元,同比增加160多万元,带动就业人员14人,特别是在研发的补水面膜、藏药牙膏、洗发露等产品的销售收入近60万元。该公司另申请了藏药材足浴产品专利,研发出藏药材足浴产品,并于2024年正式上架销售,目前已销往内地、尼布尔等多个市场。2023年在科研及知识产权方面的投入近335.2万元。
八、德氏乳杆菌乳亚种菌株及其应用研发及应用
西藏安琪珠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位于西藏山南加查县。该公司为从事益生菌系列产品生产经营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已建成了藏区功能微生物实验室,包括益生菌高通量筛选平台、产业化潜力菌种开发标准化评估体系、厌氧菌研究工作站。通过三年的技术积累和攻关,实现了关键菌种、工艺自主可控。西藏安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益生菌种业资源库已保藏菌种达1800余株,优选开发出30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有产业化价值的菌种,申请了17件发明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个。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菌株并进行本土化应用是我国益生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线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一体,预计年产值3亿元以上。安琪生产的酵母等主要产品在亚洲市场的占有率长期稳定在55-65%之间,凭借公司强大的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能力,益生菌产品销售在进行国产替代的同时,发展前景巨大。
发布时间:2024-10-29 1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