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监管

西藏开展牦牛产业专利导航

服务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服务西藏牦牛产业发展,2023年,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牦牛产业专利导航,形成专题研究分析报告。

该报告在调研青海、西藏、新疆、四川甘肃等省(自治区)牦牛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聚焦牦牛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全链条,从全球、中国和西藏自治区三个地域层级收集整理牦牛产业专利数据,研究分析牦牛产业饲草种植、养殖、屠宰加工和肉类冷链物流等各个环节的专利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牦牛产业专利布局和转化运用的意见建议,为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政府决策等提供技术支持。报告全量收集当前全球牦牛产业专利申请量累计2.5万件,其中,国外有关专利1.17万件,国内有关专利1.33万件,西藏自治区有关专利265件。

对比国外和国内有关专利申请情况,从专利技术来源国别看,美国、德国等10余个国家申请了牦牛产业有关专利,分布较广;中国本土申请专利较为集中,占比达到83%,体现了牦牛养殖大国特点。从专利申请趋势看,全球牦牛产业专利申请呈增长趋势,特别是2011年以来,国际国内提交涉及牦牛产业的专利申请快速发展,主要集中在养殖、精深加工领域。从专利申请人情况看,国外以企业申请人为主;国内以科研院校的技术机构为主,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国内5家单位提交有关专利申请量在全球前10名内。

对比国内有关情况,在牦牛产业饲草种植领域,有关专利申请量6400余件,其中北京、江苏、山东甘肃、内蒙古、四川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专利申请量在200~500件之间,西藏自治区有关专利申请量在100件以下。在牦牛产业繁育、养殖设备/方法、疫病防治等领域,有关专利申请量679余件,其中四川、甘肃因为有关科研院所较多,有关专利申请量最多,在100~200件之间;西藏自治区有关专利申请量在100件以下。在牦牛屠宰加工领域,有关专利申请量4400余件,其中西藏自治区在屠宰领域有关专利申请量滞后,皮、毛绒加工有关专利申请量少,肉奶加工有关专利申请量增长较快;江苏、浙江两省皮、毛绒加工有关专利申请量最多。在牦牛产业肉类冷链物流领域,有关专利申请量2600余件,其中以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等省为主,西藏自治区有关专利申请量3件。

发展现状分析,西藏自治区牦牛产业有关专利申请量主要在饲草种植、品种繁育和肉奶制品加工环节,集中于牦牛产业养殖前端环节。综合国内外牦牛产业发展情况和专利布局趋势,从专利视角研究,西藏自治区牦牛产业专利布局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牦牛产业全链条专利拥有量较少、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反映出科技综合实力不强、知识产权创造运营服务机制缺位的客观现状。二是专利布局意识不强,专利申请需求主要基于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职称评定组织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和运用能力不高,缺少高质量、结构化的专利组合及核心专利储备,难以形成产业综合竞争力。三是专利布局结构不优,在牦牛繁育、疫病防治、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环节的专利储备不足,与现有国内外牦牛产业专利布局结构差异较大,与产业链发展趋势不相符合。四是专利产学研协同不足。现有科研院所申请的有关专利向产品或服务转化运用不够,与企业合作共同申请有关专利也较少。

下步工作建议,一是促进传统优势环节升级发展。紧贴牦牛养殖大区的区位优势,围绕品种繁育、养殖、肉奶加工优势环节,增强专利技术保护意识,加强专利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布局,推进专利及时转化运用为产品或服务。二是加大产业链弱势环节投入。针对牦牛产业屠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环节,积极跟踪国内外领先技术和研发动态,加强专利风险预警,支持关键技术、空白技术的研发创新和产学研同步发展,开展专利引进或合作,不断推进有关技术升级,形成有关专利转化产品或服务,提升区域牦牛产业综合竞争力。三是持续推进产业前沿技术发展。牦牛有关生物技术、疫病防治等领域专利布局在国内外仍属于前沿技术,需要适时关注有关技术动向和了解市场趋势,及时调整专利布局的广度和深度,支持专项课题研究和攻关,探索不同领域内的技术应用,共同形成有利于牦牛产业前沿技术发展的专利布局,增强专利的综合保护力度。


发布时间:2023-12-26 17:13:17